以尹子奇為首的叛軍將領料想不到張鎬將軍率領唐軍初來乍到,竟一鼓作氣於當日夜裡即發動攻勢,打的叛軍措手不及,不到一日時間即收復睢陽城,歸根結底就是義軍攻城獻策,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方能克敵制勝,義軍熟悉城內街道與城門,通過秘道潛入城中,有了這些武林高手做內應,面對如潮水一般湧過來的叛軍,義軍人人都有功夫,毫無懼色,順利放下城門,迎來唐軍,唐軍們聽到張巡將軍殉國,人人熱血沸騰了,殺氣陡然而生,悍不畏死,一波又一波的往前沖,勇武異常,終於收復睢陽城。
清晨的睢陽城瀰漫戰爭後的血腥味,義軍城內搜尋,終於找到了張巡將軍等人的埋葬地,唐軍與義軍於是在戶外設立靈堂,上層供佛聖像,前面設牌位、香案、蠟燭、三牲及供品等,不久,張鎬率領唐軍將領與義軍領袖一一上香祭拜,上香祭拜完之後,義軍們神情悲憤,丐幫弟子餘怒未消,忽聞道:「誅殺狗官,報仇雪恨!」
一時之間,義軍人人皆喊道:「誅殺狗官,報仇雪恨!」
吳通此時滿腔悲憤,悲憤泣道:「張大人,濠州刺史閭丘曉得到命令,卻怠忽職守,無心馳援睢陽城,按軍律理當問斬﹗」
張鎬聽聞,眉頭緊蹙,面容嚴肅,沉聲道:「天理昭彰﹗各位義軍,濠州刺史閭丘曉怠忽職守,違我軍令,按軍律今日午時三刻開斬﹗」
午時時分一到,唐軍立馬將人犯押赴刑場,濠州刺史閭丘曉被押赴刑場,此時城中大道的二旁樹木已漸漸禿脫,一片片枯黃敗葉,樹葉紛飛,秋意正濃,隨風飛舞,此時紛紛落在泥土上,古代行刑定在秋冬這兩個季節了,而有了秋後問斬一詞,算是順應天道。午時三刻,只見主審官張鎬一聲令下後,濠州刺史閭丘曉被拖出開斬,一聲慘叫,史閭丘血淋淋的頭顱便滾落在秋後的刑台下,義軍們則是大聲叫好,屍首就這麼任其受風吹雨打陽光曝曬,這刑責就是『棄市』。
由於中國傳統上在午時三刻問斬,並將首級懸掛在城池的午門上,又稱「午門問斬」。棄市,一般說法是「殺之於市,與國人共棄之。」即在市場上公開處死。另說則是死後,需在市場陳屍數日,不許殮葬,以儆效尤。
張鎬身為唐軍主帥,將濠州刺史閭丘曉按軍律開斬,以此血祭保衛雎陽英勇獻身的忠烈英雄,在戰場上,張鎬當時的做法無愧於國,更凝聚了唐軍衛國而戰的信念,至此唐軍再無人敢怠忽職守,樹立軍威,無人敢違抗軍令。
張巡等三十六名烈士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堅守城池,直至城破被俘英勇就義的壯舉!睢陽保衛戰名垂青史,悲壯卓絕,此戰役遏止了叛軍南下,保住了大唐大壁江山和江淮豐厚的財源,為大唐王朝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物質保障。睢陽城破之際,叛軍主帥尹子琦勸張巡投降,張巡卻是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於是,尹子琦將張巡及其部將南霽雲、姚誾、雷萬春等三十六人同時殺害,張巡終年四十九歲。史書記載其功,咸以為睢陽之戰牽制了大量叛軍,為當時郭子儀收復東西兩京爭取了時間和機會,為保衛唐王朝重要的稅賦區江淮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史書對張巡的軍事智慧評價極高,其「草人借箭」的天才戰術絲毫不輸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正是:
千秋昭日月,平平平仄仄
大義可參天,仄仄仄平平
赤膽孤高絕,仄仄平平仄
英魂氣蓋天。平平仄仄平
所謂「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夫大義者,捨身不顧,一如張巡及其部將南霽雲、姚誾、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以義殺身,至公無私,心表日月,氣可雲天,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歷史上人們對於這種捨生取義描述的話很多,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張巡及其部將南霽雲、姚誾、雷萬春等三十六人明知必死,何以不接受招降,因為心中追求的是大義,面對生死,凜然不懼,留取萬世名!正是:「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