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過話講對聯,今日就嚟講下對聯啦。
對聯就係一對嘅句子,前句叫上聯,後句叫下聯。最基本就係要字數一樣,上聯最尾隻字係仄聲;下聯最尾隻字係平聲,上下聯同位嘅字嘅詞性要相對。再嚴格少少,著色詞要對著色詞;數詞要對數詞;量詞要對量詞;連綿詞要對連綿詞。再再嚴格啲,就會跟足格律嘅頷聯、頸聯噉,要做到「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係上下聯嘅第二、四、六隻字嘅平仄要相對,咁先為之工整。
對聯嘅起源就真係冇考究過。不過有讀過下文言文嘅,都唔難發現古人寫文不朽都中意一對一對句子咁去寫,我哋會叫做「對偶」。早到春秋戰國時期嘅諸子文章都會見到。睇下《論語》,作為語錄體嘅散文,理論上係紀錄孔子同佢學生嘅講話,一樣會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呢類對偶句。
到到漢朝,有先秦嘅詩、散子,仲有楚辭嘅影響之下,就更加發展出半詩半散文嘅漢賦。由西漢到東漢,都有好多長篇嘅漢賦作家及其作品,但係我哋嘅教育體制下,連中學嘅文學班都唔使讀漢賦,真係有啲可惜。要講一個比較有名嘅作者同佢嘅作品,就唯有攞曹植嘅《洛神賦》嚟睇下啦,其中嘅幾句:6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qx9eBDfK2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 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淥波
我哋可以見到句子係兩兩相對,意思相近,句法相近,已經好有對聯嘅影子,只係未去到咁注重平仄。但係就發展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嘅駢文。
駢文嘅句式係以四字或六字一句為主,而且注重對仗。駢嘅意思大概就係兩隻馬並排行,都幾描述到呢種文體嘅形象係點。以前考會考同高考各自都有讀過一篇駢文嘅作品,可以分享下幾句:6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xXetuZVeU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與宋元思書》南北朝.吳均6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il5YCGOjw
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
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哀江南賦序》南北朝.庾信6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icdbgiEo8
以上兩段都可以反映到點樣四字或六字一句啦,所以我哋都會叫駢文做四六文。庾信嘅作品都只係篇賦嘅序,但係就已經用咗極多嘅典故,讀嘅時候,淨係睇註釋,記佢啲典故都記咗好耐。讀篇駢文寫成嘅序都咁難,唔使讀賦可能都係一件好事。
南北朝嘅駢文興盛,加上古詩同平仄格律、音韻等逐漸發展,就發展成唐朝嘅近體詩,或者叫格律詩。格律詩當中嘅律詩,全詩八句,分成頭聯、頷聯、頸聯、尾聯四聯,當中嘅頷聯同頸聯就必須對仗,而且平仄要相對,噉就發展出對聯。律詩亦都規定,必須偶數句押韻同必然要押平聲韻,而奇數句嘅腳節,即係最尾嗰隻字必定係仄聲,除咗第一句要押韻就要用平聲字之外。所以對聯就必然要係上聯仄聲作結,下聯平聲作結。同埋上下聯係唔會押韻架。
唐詩嘅例子就可以睇返之前嘅一篇文《杜子美》,係用咗杜甫嘅《閣夜》做例子。
由南北朝嘅駢文同唐詩,就發展出對聯呢種文字遊戲。去到明清兩朝,更加係大放異彩,有極多唔同形式嘅對聯創作。睇周星馳嘅《唐伯虎點秋香》,華安同對穿牆用嚟較量嘅幾副對聯,好多都係嚟自明清時代嘅文人所創作。
一直到而家,傳統建築嘅門口,好多時都會掛住一副對聯作為裝飾,甚至喪禮都仍然會有挽聯放喺靈堂。可以話,對聯喺漢字嘅文化當中,都流行咗好耐。雖然現代的確越嚟越少人了解對聯嘅玩法,所以喺Threads見到有人會認真看待,又咁多人一齊玩,都覺得好開心。如果有興趣嘅話,都可以嚟等呢位台灣朋友出題,到時再對出你嘅下聯。6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FWrBvo5bK
目錄
甲、鳩噏 │ 乙、娛樂 │ 丙、文學 │ 丁、語言 │ 戊、文化 │ 己、文字 │ 庚、歷史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