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前菜就該上主菜,本周要談的是《ID Invaded》(下稱《ID》),我認為它是冬季中最讓人想追看的作品了,就是那種看完一集,什麼都不想做快點給我下一集的程度。
在開始之前也不怕直說,這是懸疑作而不是推理作,所以不用太擔心破梗,接下來會詳細說明。
首先《ID》是一套以高(奇幻)科技來緝兇的作品,透過機器收集兇手的殺意,藉此構造出一個意識空間,透過分析當中存在的事物與現實比對,取得線索後就逮捕兇手,一宗案件完結,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以上不是在開玩笑,是真的作品裡每個案件的概括過程,當然描述上簡化了非常多,但實際上作品也沒有在這些部份花太多「無謂」的著墨,例如在意識空間看到臉、建築或者物件,它不會浪費時間解釋那是什麼、像什麼之類,會直接由位處現實世界的支援人員直接說出答案,以及聯繫到什麼。
這是為什麼我會說《ID》的追番體驗很好的主要原因,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與其花時間鋪排線索、解釋線索到解開線索,它的時間都花在人物的情感、反應以及事件的發展上,緝兇當然重要,但眾人的交談與思想比調查過程更為優先,比起客觀證據,會更常聽到不同人的不同想法。
而這亦是我為什麼說《ID》是懸疑作而不是推理作,至少以我的理解,推理作應該要有角力的部份,提供足夠的線索後讓讀者去推測謎底,再來由作者公佈答案,當然實際上會有更多的陷阱或者誤導,即所謂的詭計,但在這裡我就不細述了。
可是《ID》基本上欠缺這部份,它往往都是直接給出答案,哪怕鎖定貫穿全劇的John身分也是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分析以及補充必要的線索來得出所謂唯一的答案。
說實在的,個人最欣賞的部份倒不是明快的節奏與緊湊的劇情,而是即將結尾時關於男主與家人的過去,這一段畫面與音樂的氣氛配搭得非常好,加上劇情的轉折,那種虛幻的幸福感尤其強烈,當美夢破滅時所造成的反沖也就跟著加強,真的光看這一段就已經算值回票價了。
相對的,也不得不誠實說結尾真的一般般,糟糕的是它不像是時間不夠草草結尾,能夠感覺得到它就是想要那樣完結,然而包括鎖定John的身分、自白到進入意識戰鬥,硬是有一種不暢快或者哪裡不對勁的感覺,甚至乎處理少女的部份也叫人感到有點微妙,不過因為前面那部份實在太好的關係就覺得至少有把故事說完,可以接受便算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用非常好的追番體驗而不是非常好的作品來形容,整季三個月時間,除了結尾的兩周開始感覺有點不對勁外,整個過程是十分期待每一集會多揭露些什麼資訊的,《ID》很成功地「製造出了問題」,當觀者有疑問就很自然會想追看、瞭解更多,讓人投入到作品之中。
重申一次,比起精彩絕妙的案件,多注意角色那些情感、對話與想法,才是《ID》最有趣的地方。
算是一些題外話吧,《ID》中有一宗案件在追查的過程中以為是實況犯,最終卻揭發是預錄的,當初看到這一幕我一整個超興奮,因為我自己也寫過一個概念完全相同的故事《最惡劣實況》,頓時有種「啊,我創作出來的東西是拿得出來給人看的」的感覺,當然我知道這只是「自嗨」,但就是很爽啦,哈哈。
ns 15.158.6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