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嬪聞言,笑說:「生母早逝,家父患病,胞弟又年幼,家業不可無人打理,本宮身為長女,只好自強。這是人之常情罷了,『孝女』之稱實在過譽。」
她果然是宋國公端木圭之女。我聽說,端木家雖無官職,卻善於經商,富可敵國。國夫人仙逝後,宋國公大病一場,無力營運各大商行。而尚未及笄的端木悠,就一人撐起家業,更將生意擴展至聿國、付笙及鳶彳等國,成就遠超祖輩,真是巾幗不讓鬚眉。
我記得,和嬪是在選秀前被康太后引薦入宮的。她既是國公之女,那也算是皇室成員。她似乎與康太后、皇后交情不錯,應該隸屬西黨吧。
我剛回過神,就發現皇后的侍女已端上茶和點心。我身旁的和嬪舉起茶盞,輕嗅一下茶香,皺着眉抱怨:「君山銀針[2]得用水高衝,衝滿後還要上蓋悶着的。唉!這上好的茶葉都被泡壞了。」
皇后不滿地責問侍女:「怎麼上次和嬪說完,你還沒學會?」之後,皇后竟一臉歉意對和嬪說:「要不,勞煩和嬪指點她吧。」
和嬪搖頭,應她:「臣妾只愛品茶,不通茶藝。」她一頓,然後好心勸道:「娘娘從不喝茶,所以身邊侍婢也不懂沏茶。從前倒無妨,可如今新人進宮,她們到時拜見娘娘,娘娘總不能讓人見笑。不如,娘娘指幾個婢女給李美人調教,往後就不必為茶水點心而操心了。」
皇后點頭同意,我一臉茫然地看着她倆。皇后見狀,從中斡旋:「祁御女還沒見過李美人吧。」我點點頭,和嬪就插嘴:「你也別喝這茶了。本宮改日帶你去長春宮,觀賞李美人的茶百戲[3],保證你嘖嘖稱奇。」
我知道茶百戲是宋朝盛行的藝術,即用茶湯紋作畫,類近現代的咖啡拉花,不過早就失傳了。聿國流行點茶法,但我也沒看過茶百戲。戎國人獨愛泡茶法,那懂茶百戲的人更是絕無僅有了。這李美人定是醉心茶藝,方能還原這失傳的技法吧。
我忽然覺得,和嬪對皇后有失恭敬。於是我刻意不搭理和嬪,只是訕笑。皇后見我如此,卻淡笑道:「本宮的身子不宜喝茶,沒有這等口福。李美人是本宮的表妹,為人溫柔敦厚。長春宮還有個戲台,本宮得空也帶你們去聽戲,熱鬧一番。」
和嬪含笑點頭,倏然,她「呦」一聲後笑嗔:「臣妾光顧着閒聊,都忘了正事。」她隨即起身行禮:「多謝娘娘。」皇后疑惑地看着她,她斜睨我一眼,才說明其意:「全賴娘娘庇佑,臣妾家的鹽生意,才能更上一層樓。」爾後,她進獻一碗湯藥:「這是補養氣血的人參養榮湯[4],溫補不滯,很適合娘娘的體質。臣妾見娘娘時有咳嗽,特意加了阿膠。補湯已不燙嘴,娘娘快喝吧。」
我忽然搞不清狀況。我先前估摸着,皇后會提議官營鹽鐵,收益全歸朝廷。端木家身為鹽商,生意怎可能更進一竿?但她還特地熬了補湯,似乎情真意切。
皇后瞄我一眼,然後一臉笑容應她:「和嬪真是客氣。」只見皇后毫不猶疑喝光了湯藥。我見皇后放下湯碗後,眉頭緊皺,估計補湯不易入口。我關切地建議:「娘娘怕苦的話,就用些點心吧?」
皇后一邊擺手,一邊漱口。和嬪替她答:「妹妹真是乖巧,可是娘娘從不吃甜食。」
皇后放下水杯後,也笑着說:「本宮一日三餐都吃藥膳,早就習慣了。」然後抹了抹嘴,才轉頭對和嬪說:「和嬪可要多來坤寧宮。選秀過後,後宮開銷有增無減,讓本宮頭疼。」
和嬪又再客套應了兩句,侍女就提醒皇后去午睡。我們聽罷,就隨即散了。
不過,她倆的對話令我浮想聯翩。據聞和嬪月末總頻繁出入坤寧宮,而月末也是國史館[5]整理月折檔[6]之時。皇后不擅算術,常連自己的份例也算不清楚。偏偏她身為中宮,要看管六宮帳目,但宮人愛中飽私囊,更會在帳目上做手腳,肯定叫她難以招架。端木悠是傳奇巨賈,核數是家常便飯。難怪康太后會舉薦她,皇后又對她那麼客氣,原來西黨要靠她管帳。
其實端木家有爵位,又富甲天下,根本無須摻和黨爭。皇室似乎要給端木家的生意行方便,才能得到支持,那結盟決不穩固。因利而聚,利散則散,皇室尚有多少籌碼可用?
我直覺這些情報大有用處,但我仍未摸清東黨形勢,還是不要輕舉妄動,以免暴露身份。
注釋:
1. 不受命,億則屢中:出自《論語.先進》。
2. 君山銀針:名茶之一,屬於黃茶。
3. 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
4. 人參養榮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如有咳嗽,加阿膠甚妙。
5. 國史館:參考清朝國史館。
6. 月折檔:清代內務府每筆收支會寫成奏銷檔,再由國史館抄錄,整理為月折檔。
ns 18.68.41.17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