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年間,上元縣搬來一對母女,母親叫秋姑算得上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女兒叫秀兒正值雙十如花;母女倆先在城南開了間專賣小糕點的食檔。
秀兒家的糕點味道綿密紥實,連外觀都十分講究,小巧玲瓏,晶瑩剔透,各式各樣如繁花似錦令人目不暇給,光看就是享受更遑論吃進肚子裡了。
每天只要開市必然人滿為患,不消半天一掃而空是常有的事,來買糕點的多是年輕男子,想必是天性使然,既來買糕點也想一解相思,實在是因為秀兒性情溫順,玲瓏有致的身板,纖纖風情中,掩不住的流彩四溢,粉嫩的瓜子臉上秀鼻朱唇,生得是眼兒含波,雖不輕言對人微笑,一笑卻足以使眾鬚眉們心醉神往,三月不知肉味。
醉翁之意不在酒,上元縣的仁人君子們既在意糕餅更看中人,尤其是持家有道的秀兒,如果能娶回家,豈不天下第一大美事;於是媒婆絡繹不絕,簡直快把秋姑家的門檻給踩破了,無奈任憑媒婆磨破了嘴皮子,秀兒母女倆始終不動心,一概請喫茶後委婉回絕,說是秀兒八字剋父剋夫,不想害了人家,秀兒甚至親言說道自個兒寧願敬天禮佛也終身不嫁。
男子們的唉嘆聲在上元縣內此起彼落,不絕如縷,慢慢地說媒的人少了,直至絕跡;秋姑母女倆不在意,實際上也無暇他顧,皆因生意越做越紅火,買鋪面蓋大屋自是理所當然,修寺造佛身亦在情理之中,然而造橋鋪路,濟窮助寡則大出眾人意料之外。
知縣老爺讚賞之餘向上頭奏請了一塊『孝慈貞善』的匾額,一夥人沿途敲鑼打鼓的送到了秋姑家,一時間傳為美談。
美談歸美談卻不知為何驚動了層鋒,三名錦衣衛鬼祟地來到了上元縣,一聲招呼也不打徑自登門鎖拿了秋姑母女倆。知縣不敢攔阻,百姓們風聞此事直覺抓錯了人,一傳十,十傳百,人越聚越多自發性的匯集在要道上,截住錦衣衛的去路說是要討人,不然也要討個說法。眼見事情越鬧越大,七品知縣既不敢彈壓百姓怕鬧出民變來,也不敢擋上差的道當面要人,因為萬一被錦衣衛奏報上去,輕則罷官,重則入獄,丟了性命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知縣火燒眉毛不知如何是好時,見慣大場面的錦衣衛出示了駕貼,當眾宣讀內容,由此證實了秋姑母女倆的真實身份,眾人一聽驚駭莫名,個個瞠目結舌,呆若木雞。原來秋姑母女倆不是女人,甚至連男人都不是,是宮裡原先伺候建文帝的太監,大的叫來福,小的叫小德子,朱隸篡位時從宮裡好不容易逃了出來。
百姓們面面相覷,錦衣衛跺地猛然一喊:「還不讓路!」百姓們回神過來讓道,眼睜睜看著錦衣衛押送人犯離去,眾人一路不驚不擾的跟在錦衣衛後頭,直至送到津口人上了船,船消失在茫茫江河之上,方才不捨散去。
事後聽說船在江上沉了,錦衣衛、來福、小德子和船夫都不知去向,生死不明。
過了幾年,據走南闖北的商客們說遠在千里之外的東方倭奴國,在九州的長崎出現了一對以制作糕點聞名的母女,母女倆在長崎開了間鋪子專賣小糕點,色味雙全遠近馳名;她們家的糕點不僅味道綿密紥實,連外觀都講究,小巧玲瓏,晶瑩剔透,各式各樣如繁花似錦令人目不暇給,光看就是享受更遑論吃進肚子裡了。
1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UVuJVRt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