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的結尾我好像提到我國中快要自殺,所以決定用這篇來寫一下當時的狀況。
雖然現在的我看起來很開朗,對夢想也熱情得像初生的星星,但我以前確實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我國中讀的是一所平凡的附設國中,沒有太大的競爭壓力,因為同儕很弱。這麼講很難聽也很殘酷,不過對我來說這是事實,缺少能競爭的人,也沒有人理解我。噢,這指的不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那種不被理解,而是興趣和話題與別人在毫無交集的地方。若說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線,時而交錯時而分離,那當時在那個群體裡的我,大蓋和他們在完全不同的平面上。電玩、手遊、社群媒體、偶像明星,我沒有一樣在意。戀愛話題也好,打球幹架也罷,我全都沒興趣。因為家庭環境而陪笑技術一流的我也有累的時候,很快就覺得社交同樣沒意思。唯一以為是同伴的人背叛了我,更加印證了我極高的標準、糟糕的眼光和貧弱的交友技巧。
而後,當時的我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股腦往讀書這塊鑽,一方面是因為太無聊了,除了讀書沒別的事好做;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唯有靠讀書才能脫離這個由平均值和亂數決定同儕的猴子園。
我從8歲開始喜歡小說並且嘗試提筆(雖然頭幾年的東西犯了中二病慘不忍睹)但是起初並沒有正視這個夢想。當時的我沒有勇氣把它視為人生志業,畏首畏尾,未來渺茫,即便有公務員這個目標,也一點動力都沒有。白話來說,完全展望不到未來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去追求。
在家庭的壓迫感、課業的無趣、自己排斥了同儕而孤身一人的寂寥感,以及明明想掙脫現狀卻對未來那麼不確定的無力,各種壓力夾擊之下,我突然發現自己的人生截至當時為止根本沒有意義。不存在我想要守住的東西,也看不見想要追求的事物。
於是我萌生自殺的想法,也確實做了基礎的規劃和準備。不過沒有走到最後一步,因為我還期待著高中。藉由升學考試可以讓我第一次體驗到選擇環境的感覺,說不定有我適居的地方存在呢?這樣想著就可以吊著一口氣般讓疲弱的精神存活下來,現在想想覺得真是厲害呢。
不過那只是浮在泥淖上的一根稻草,真正拉我上岸的是小說。準確來說,是寫小說這件事情。
過去因為沒把小說當作志業,當然大部分時間用在讀書,沒想到接近會考反而更有想寫作的慾望,大概是一種叛逆吧。
因為我想寫,所以我開始寫了。不是走投無路,而是自己跨出那一步。一頭栽進小說時,我肯定沒有想到那一步其實這麼大。
從破千的篇章開始。一章、兩章、重來,明明過了三星期還在修同一個地方,我卻樂此不疲。在迎來畢業的時候,遲鈍如我終於明白了,小說是我的真愛。即便為它賭上青春也一定划算,應該說正是它讓我感受到青春終於來臨。
(關於小說到底怎麼讓我覺得被救贖,明天的日記再寫。字數已經是平時的兩倍啦——)
那時的我真的很開心。國中三年,最後的三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緊接著我註冊了蕉園帳號,開始連載,果然進入了理想的高中,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參加社團,一路雖然不至順風順水,可是每一天都很值得。聽起來簡直就像故事一樣的轉折,正是寫故事帶給我的。
沒有小說的話就會死,這句話某種意義上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沒有寫小說的話,按照我原訂的日期,我早就不在這裡了吧。
所以獻給每個熱愛小說的人,這段被跨越的黑暗或許能讓你感到有在寫小說真好,也說不定,吧?(心虛)
ns 15.158.61.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