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法苑珠林》卷六五,曰:「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之警句,話說有人在耕田時被蛇咬死。其妻子對別人說,夫妻好像飛鳥一樣,晚上共同棲息於高樹的鳥巢上,一同飲食,翌日早上,又會各自飛去,各自覓食,「有緣即合,無緣即離,我等夫婦,亦復如是。」於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就變成了諺語,比喻夫妻輕易的離離合合。
當然,有反亦有正,像俗諺曰:「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對愛人能走在一起,靠的是緣份,二人進一步結為夫婦,也是冥冥中有主宰。至於,難關出現,二人能否信守承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一場考驗?
細讀《西遊記》「小雷音寺」如下兩回:
筆者亦感受到了唐三藏與孫悟空之間,真的有點像「噹噹噹Only You」的關係,前文說過「黃眉大王」擺下「小雷音寺」,就是要誘捕並殺害唐僧與其徒弟們,奪取了他們的通關文牒、錦襴袈裟以及紫金缽盂,目的就是自己去西天取經。
「黃眉大王」在捉拿唐僧等人後,以「金鐃」專收孫悟空的法力,令孫悟空進退維谷,就在生死存亡之際,孫行者也顧不得唐三藏了:
行者急了,卻捻個訣,唸一聲「唵讕靜法界,乾元亨利貞」的咒語,拘得那五方揭諦,六丁六甲、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都在金鐃之外道:「大聖,我等俱保護著師父,不教妖魔傷害,你又拘喚我等做甚?」行者道:「我那師父,不聽我勸解,就弄死他也不虧!但只你等怎麼快作法將這鐃鈸掀開,放我出來,再作處治。這裏面不通光亮,滿身暴燥,卻不悶殺我也?」
如果大家真的留心及細讀上文,即發現了,原來保護著唐三藏不失分毫的,除了在外面打妖除魔的孫行者、豬八戒、沙僧之外;其實還有以上的「五方揭諦,六丁六甲、一十八位護教伽藍」,一直保著唐僧沒事。
現在,救命關頭,孫行者也顧不上師父死活,把他身邊所有的保護都調來自己的身邊,先救孫悟空自己了!咦?唐三藏的身邊也就什麼也沒有了,為何「黃眉大王」不立刻「將軍」唐僧?小說嘛,男一主角死了怎麼辦?
最後,孫行者日如何逃出「金鐃」原來靠的是「亢金龍」的角:
順著亢金龍的角,緊緊噙住,四下裏更無一絲拔縫。行者摸著他的角叫道:「不濟事!上下沒有一毫鬆處!沒奈何,你忍著些兒疼,帶我出去。」好大聖,即將金箍棒變作一把鋼鑽兒,將他那角尖上鑽了一個孔竅,把身子變得似個芥菜子兒,拱在那鑽眼裏蹲著叫:「扯出角去!扯出角去!」這星宿又不知費了多少力,方才拔出,使得力盡筋柔,倒在地下。
行者卻自他角尖鑽眼裏鑽出,現了原身,掣出鐵棒,照鐃鈸噹的一聲打去,就如崩倒銅山,咋開金鐃,可惜把個佛門之器,打做個千百塊散碎之金!唬得那二十八宿驚張,五方揭諦發豎,大小群妖皆夢醒。老妖王睡裏慌張,急起來披衣擂鼓,聚點群妖,各執器械。
孫行者到了最後關頭,也顧不得唐三藏生死;把保護他的「暗中保衛」也調過來幫自己,孫行者還向來幫忙者有如下的辯駁:
行者道:「我那師父,不聽我勸解,就弄死他也不虧!但只你等怎麼快作法將這鐃鈸掀開,放我出來,再作處治。這裏面不通光亮,滿身暴燥,卻不悶殺我也?」
眾神真個掀鐃,就如長就的一般,莫想揭得分毫。金頭揭諦道:「大聖,這鐃鈸不知是件甚麼寶貝,連上帶下,合成一塊。小神力薄,不能掀動。」行者道:「我在裏面,不知使了多少神通,也不得動。」
揭諦聞言,即著六丁神保護著唐僧,六甲神看守著金鐃,眾伽藍前後照察。他卻縱起祥光,須臾間闖入南天門裏,不待宣召,直上靈霄寶殿之下,見玉帝俯伏啟奏道:「主公,臣乃五方揭諦使。今有齊天大聖保唐僧取經,路遇一山,名小雷音寺。唐僧錯認靈山進拜,原來是妖魔假設,困陷他師徒,將大聖合在一副金鐃之內,進退無門,看看至死,特來啟奏。」即傳旨:「差二十八宿星辰,快去釋厄降妖。」那星宿不敢少緩,隨同揭諦,出了天門,至山門之內。
看看上面間線的,原來最後還是「揭諦」有先見之明,叫「六丁神」回去護著唐僧以保不失!哈哈哈,「噹噹噹Only You」?還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5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bupmnYc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