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個人隱私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看看FB和劍橋分析,去年夏天我在瑞士時聽到更多家類似的網路數據公司,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更糟的是這些所謂網路巨頭大老闆根本不讓自己未成年小孩用社群(有研究指出對人腦發展有不好影響)。
回到美國不久我也自己發現手機廣告來自於手機偷聽偷拍,因為我跟朋友聊天和網搜品牌一直在我個人的IG帳號放廣告。各位可以去網路找找怎麼關閉,還可以關閉某些功能防詐騙簡訊。
剛來美國時,電腦和網路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或下班後需要使用,當時筆電隨便就五萬台幣(美金約1530),手機還不是智慧型,網路上面的人事物沒有那麼多和雜,約會網站通常都很安全也能找到學經歷差不多的對象。後來網路社會變成有點災難失控,每天在網路上的資訊多到爆炸,我就開始減量,個人臉書被我關兩次之後正式退出。
我個人不用FB(在美國屬於上個世代會用的,笑),所以寫小說的FB很久才用電腦登入。小紅書和抖音用不習慣。現在湊合著用希望未來有更好的東西出現嘍。
ns 15.158.61.1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