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penana.com/images/chapter/1626253/n2_JxidsrM.jpeg.jpeg)
假如真有假如,如果可有如果;李白有詩曰《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就是最發人深省!
讀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原來鐵扇公主羅剎女根本不但早知如何撲熄八百里火焰山之火,而且還知道治本之道:
行者道:「我當時問著鄉人說,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穀,便又火發!如何治得除根?」羅剎道:「要是斷絕火根,只消連扇四十九扇,永遠再不發了。」行者聞言,執扇子,使盡筋力。望山頭連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寶貝:有火處下雨,無火處天晴。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也是給人類最好的教育,如果人類能夠從歷史的教訓中學習,就不用承受無必要之痛苦?
想當初,孫行者向鐵扇公主借扇,後者立刻答應,一家四口在凡間還可以「稱霸稱王」?
想當初,紅孩兒不時貪玩要拿下唐僧來吃,牛魔王跟鐵扇公主又好好管教孩子,又怎會有觀音收紅孩兒為善財童子?
想當初,牛魔王騎著辟水金睛獸,到海底赴宴玉面公主親家,又是何等威風凜凜;若非孫行者要扮牛魔王騎辟水金睛獸,好去騙鐵扇公主借扇,根本亦不會令孫行者帶來滿天神兵天將,重重圍攻牛魔王大本營,連玉面公主等也被殺。鐵扇公主的芭蕉洞也被重重圍困…可牛魔王「執念」太強:
聞報心中大怒,就口中吐出扇子,遞與羅剎女。羅剎女接扇在手,滿眼垂淚道:「大王!把這扇子送與那猢猻,教他退兵去罷。」牛王道:「夫人啊,物雖小而恨則深。你且坐著,等我再和他比拚去來。」
在Deepseek(深度求索) 《西遊記》戰鬥力排行榜中,牛魔王是名列前茅的,尤其他根本不用任何工具。在六十一回中,牛魔王一人可以力敵孫悟空與豬八戒的聯手。不僅如此,牛魔王還以一人之力,對抗如下大軍:
一. 虛空一切神眾與金頭揭諦、六甲六丁、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都來圍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懼…
二. 那牛王拚命捐軀,鬥經五十餘合,抵敵不住,敗了陣,往北就走。早有五台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阻住道:「牛魔,你往哪裏去!我等乃釋迦牟尼佛祖差來,布列天羅地網,至此擒汝也!」
三. 望上便走。卻好有托塔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領魚肚藥叉、巨靈神將,幔住空中,叫道:「慢來!慢來!吾奉玉帝旨意,特來此剿除你也!」
牛魔王更化身「大白牛」,以鐵角迎戰李天王和哪吒太子,但無奈李天王有照妖鏡定住牛魔王,哪吒太子化身三頭六臂斬妖劍狂砍不斷被斬又長出來的牛頭,最牛魔王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
Deepseek(深度求索)說牛魔王只敗在「群毆」之下,否則勢均力敵,則鹿死誰手也未可知?牛魔王令筆者想起了呂布,更想起了項羽;雖然牛魔王最後服軟投降歸入佛家,但何嘗不是因為一時執念而悔不當初?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左傳. 隱公元年》又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 ,子姑待之。」
牛魔王、孫悟空、鐵扇公主、紅孩兒這一家四口子,若非「積不善」且屢屢破壞,又起執念不忿氣、不甘心……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但歸於仙佛,亦可養性修心!
ns 15.158.61.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