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儒家的「五倫」中,一般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人與人關係。放在現代之中,「君臣」可以是上司下屬關係;而在「五倫」一詞中,「倫」在廣義之中,亦可泛指今天的人際關係。讀《菜根譚》有曰: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作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
意指:
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兄弟姐妹之間的和睦。即使用盡了所有的愛,也是理所應當的,不能有感激的念頭。因為如果存在著報恩感激的想法,那就是把親情變成了一種利益輸送的情感。
但是在《西遊記》唐僧四師徒中,這樣的「人倫」關係卻又複雜了一點;因為西遊記團隊又的確有目的及利益關係,究竟要如何磨合呢?比如說,唐僧常訓誡孫悟空與豬八戒之間;前者常捉弄後者,後者又常給前者搬弄是非、教唆離間。而唐僧驅逐孫悟空,皆因後者常常胡亂殺人,造成師徒之間的衝突。多賴菩薩、佛祖從旁點化及勸導,師徒之間才能夠走下去。
所以,以下一連四回:
作者吳承恩,安排了朱紫國的經歷,讓他們唐僧四師徒「歷劫難」,箇中滋味就是讓讀者們感受一下:西遊記團隊之間的複雜「人倫」關係……
故事要從西遊記團隊、唐僧四師徒到了朱紫國,遇上了朱紫國王說起,在第六十八回中,話說朱紫國王因病成疾,於是出「招醫皇榜」,希望找到能醫國王之病的高手。怎料到孫悟空非常頑皮,一手撕下「招醫皇榜」;並因為他的奇醜樣子而唬嚇眾人半信半疑,而做為孫悟空之師父的唐三藏更加憂心:
行者卻就上了寶殿,唐僧迎著罵道:「你這潑猴,害了我也!」行者笑道:「好師父,我倒與你壯觀,你返說我害你?」
三藏喝道:「你跟我這幾年,哪曾見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也不知,醫書也未讀,怎麼大膽撞這個大禍!」
行者笑道:「師父,你原來不曉得。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是。就是醫死了,也只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你怕怎的!不打緊,不打緊,你且坐下看我的脈理如何。」
無錯,唐三藏這數年間根本知道徒兒根本不懂治病;卻弄出一個玩,要給國王治病!一旦醫療失誤怎麼辦?無怪乎,師父的唐三藏那麼緊張。
當孫悟空為朱紫國王診症後,知道了他是相思成疾;於是幫忙國王製作了「烏金丹」,如果大家知道製作過程,肯定立刻反胃且嘔吐。原來,「烏金丹」是要用上唐三藏座騎龍馬的馬尿,這時候龍馬出場說身分,孫行者又呼喚東海龍王敖廣給下雨水……
原來,孫悟空不是耍頑皮卻是心思縝密,為了讓唐僧四師徒能夠令朱紫國王接見,孫悟空才會搞出那麼多的事情來。朱紫國王接見了唐三藏,並把自己相思成疾一一說出來:
國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陽之節,朕與嬪后都在御花園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飲菖蒲雄黃酒,看鬥龍舟。忽然一陣風至,半空中現出一個妖精,自稱「賽太歲」,說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個夫人,訪得我金聖宮生得貌美姿嬌,要做個夫人,教朕快早送出。如若三聲不獻出來,就要先吃寡人,後吃眾臣,將滿城黎民,盡皆吃絕。
那時節,朕卻憂國憂民,無奈將金聖宮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響一聲攝將去了。寡人為此著了驚恐,把那粽子凝滯在內,況又晝夜憂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今得神僧靈丹服後,行了數次,儘是那三年前積滯之物,所以這會體健身輕,精神如舊。今日之命,皆是神僧所賜,豈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
孫悟空不但心思縝密,而且還要令唐僧在朱紫國王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用心真的良苦!
唐三藏跟孫悟空之間的「人倫」關係,有著君臣、父子之間的情義結,又帶著或多或少的利益關係,著實令人感到複雜?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