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鮑照.舞鶴賦》曰:「於是窮陰殺節,急景凋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急景殘年的這時候,最好是退而後靜思……
人,在這一輩子,有一個字最要不得的---爭!爭,猶如貪,卻比貪還恐怖!貪,不外乎名利權勢;過火者容易犯法律、違禮教、逆道德。但爭呢?豈止於名利權勢,有時只為了一口意氣,為了一時面子,為了忤逆己心,有人可以一輩子在爭,且不知在爭什麼,也不容易分出贏輸,定明勝負;卻害了精神,耗了時光,還可能壞了人情、友愛、禮義、道德。
爭,也道出了人心的險惡,也道出了人生的不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酒》一詩曰:「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這是白居易晚年,在嘗盡人生甜酸苦辣之後的深刻體悟;面對世態炎涼、人生百態,與其愁眉苦臉,爭意鬥氣;不如笑口常開,坦然處之。
至於明人洪自誠的《菜根譚》繼承其說法,曰:「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意謂:人的一生好像火石閃光一般短暫,但是許多人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卻仍然拼命地爭長論短,角逐名利,然而不論誰勝誰負,又能持續幾許歲月呢?人活在這個社會裡,彼此較量雌雄,為功名富貴而犧牲生命,喪失名譽,就好比在蝸牛角上那麼一點大的地方轉來轉去一般,那世界何其渺小啊!)
清人曾國藩也說過,高尚的人有三件事是不爭的:一是不與君子爭名,二是不與小人爭利,三是不與天地爭靈巧。爭,會爭出怨氣來;爭,也會爭出了仇恨來;爭,也會爭來了心煩意亂來。爭,總是爭來了不幸的。爭來爭去,最後必然樹敵,少了友愛,爭到最後,傷了彼此精神與心情,也堵了自己的去路。爭,也只會讓自己這一輩子,做事不順,活得不安。
所以,明人洪自誠的《菜根譚》又曰:「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很簡單都可以理解吧,做到做不到就靠自己的修為與修行了!
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就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更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筆者想大家可以找找箇中意思來看吧。總結一句,口舌之爭是最無謂的,意氣之爭是最愚蠢的,面子之爭是最無聊的。人生,除了名位權勢利益之外,就以這三爭最「無奈」!花精神、耗時間、傷本性、害人心,唉!
ns 15.158.61.1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