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供養一事告一段落,後宮的人兒們恢復了尋常的生活。年換歲轉,鶯囀於春霞,儘管嶺梅早落,杏花卻趁紅艷。
又到了約定的教習之日,千代循著齋信指定的琴譜,撥奏頗為應景的《春庭華》。
這曲譜調在齋信的巧手之下,似東風襲來,花落於水面零波,如同纖塵墜落明鏡卻不似塵埃,在水鏡中蕩漾出一團稍縱即逝的曇影。
至於輪到千代掄撥之時,倒攙雜了幾許創新的意境。諸如以輕巧流暢的掄彈營造水映落英的曇影,其間,行雲流水驟轉為澈亮的撚挑,好似遊人欲攀水中枝,折花不得沾袖濕。
曲畢,千代放下和紫檀琵琶形制一體塑成的花梨撥子時,非尋常可於梅壺聞悉的人語越過滿地的梅瓣,透過層層抹染胡粉的雪白几帳,挨著琵琶細悄的尾音。
齋信的聽感尤為敏銳,他按捺住對千代奏曲的關心,默契十足地同她將注意力置於靠廊側的襖障與御簾外,側耳傾聽。
「少納言殿可在嗎?」
「少納言殿昨夜臨時有事告假出宮,預計一個時辰才會回來。請問有何事相尋?」
「頭弁殿下有事欲親訪,要我來問候少納言殿。」
藤原行成與諾子的名謂入耳,縱使齋信的面容始終如玉,未曾改色,他炯然的瞳眸卻彷彿篝炬般燃起刺目的星火。
庭間,來者正向諾子告假前囑咐過的殿司女侍交代來意,雙方的嗓調比起常人稍加尖細,應屬年紀尚幼的少男少女。
閑陽呈金黃暖色,卻帶幾分寒意。光亮漸赴西京外的愛宕山,使託情於物的風雅人士備感冷清。
簣廊下稚嫩的男女交談穿插了具成熟韻致,格外出眾的嗓音。
「讓你帶上口信,何以遲遲未歸?」
「主上,少納言殿仍需一時辰後才會歸返。」
「這樣啊......」
替諾子守房的女侍見行成遲疑,遂恭恭敬敬地建議:「您先去忙您的吧,少納言殿返抵後,小的定會敬告您。」
「毋須麻煩了,反正早晚都要親口奉告,我在這裡稍候即可。」
9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fhhZ2PcAW
千代與齋信下意識對視了一眼,翩落齋信瞳底的曦光隨午後的春風一晃,他似乎屏住了呼吸,分外慎微地看待幾重帷幕外的同僚與勁敵。
儘管無法由門側屏風、几帳相錯出的簾隙,清楚地將行成的身影周覽其中,卻足夠廂房裡側的人察知概略的動靜。
這下兩人倒無續練琵琶的雅興了,皆屏氣凝神的俟察著。諾子的入幕之賓來訪前,琵琶獨為風月草木之事,然而當前卻不得不嚴謹以顧他人世俗的耳目。
當著殿司女孺的面,行成毫不拘謹,相當隨意的就坐於諾子寢居前的簣子。那位臨時受諾子委託的女孺似乎未曾耳聞兩人非比尋常的交情,只敢退往梅林前緣,遠伺著行成這樣的達官貴人。
不過行成未需她代諾子延請,便逕坐於廊上,在一般人看來風采瀟灑,位處下級的女孺忍不住揣度他的來意。
「何事竟勞煩頭弁殿下親求於少納言殿呢?」女孺低眉暗問行成的隨身僕役。
這話剛巧為行成聽見,他頗不避諱的答道:「情到深處,何須理由?」
僅須口頭的暗示,外加行成無半點拘泥之態,女孺立即意會出兩人背後的匪淺際緣,雙頰不禁襲上了飛紅,她喑默不再多言。
千代試推敲那位女侍的心境,雖說在行成跟前,她羞澀不敢多問,然則一旦回到了殿司,可不知會如何張揚給同僚朋友們知曉?
好事者們一傳十,十傳百,不費幾日,兩人的關係便將不再是秘密。如此看來,行成君乍至以來的灑脫熟稔看似隨意,實則皆是幾經思量的刻意。
不過齋信的呼吸吐納倒不如千代得以理性調適,縱使他喜怒不擅形於色,氣息卻難抑地漸發沉凝。
兩人口雖未言,倒都心領神會地保持一貫的沉默。此刻,梅壺裡為紛喧者,當屬細拂地面的几帳下緣以及輕擊冪帳的御簾綷縩。
淺黃色的日光漸趨於使人心生崇敬的黃丹色,澄澄如海的日華灑在篠竹編織而成的窗目,一束亮晃的夕暉斜入擺設整潔的室裏,爬趨上屏風裡飛馳往無窮地平線的兩三點歸雁。
換作平常時候,區區一個時辰,有了琵琶的消磨當如眨眼即逝。可像單單伏伺於障後,一聲也不吭的今日,一個時辰或許足以朽腐斧柄。
最後乃是齋信率先闡緩起身,說道:「再如此曠時,恐(1)『斧柯盡爛,無復時人』了。到靠裡邊的廂房把握寸陰習練吧。」
與齋信同處一室的千代,共享的自是同一份困窘,她不消考慮立即應允。
兩人五感的敏銳度不約而同的提升,無論是細微惟使塵末浮動的氣流,抑或薄暉敷貼於肌膚的溫度都格外明晰。
截然不同的心音甚至因而同步,直至全然退往裏處。
作為太后詮子昔為女御時的住所,梅壺的裏房原先乃是面闊六間、進二間房,供女御日常寢居的母屋,如今以障物細隔成多位女官的臥房,僅剩下約略進一間房的寬度了。
或許稍嫌壅塞,但視作殿內的通廊已然綽綽有餘。
千代和齋信輕悄悄地推開拉門,再小心翼翼地關上。好不容易挪身到裏房,這才驚覺宰相之君紀子亦對行成誤以為梅壺無人,而駐足流連感到怪不好意思。
千代拜齋信求琵琶之學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可兩人偕行現身於大眾之前對紀子來說相當陌生,尤其是像齋信這樣高貴的朝臣,逕行出入梅壺裡殿的通廊委實稀罕。
毫無設防的樣子被冷不防地看清,她趕忙以袖避掩半面,尷尬笑道:「令中將之君屈身陋廊,又教您目睹這散漫的妝容,我無地自容呀。」
9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Hwc2qOcmv
(1)典出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晉時有樵夫王質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便置斧觀之,後發現斧柄朽爛。趕回家時,驚覺已過百年,時人皆不相識。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