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將皇宮四方漸染成交織黃橙與殷紅的唐衣錦繡,含蓄不作顏色的蒼朮本毫不醒目的發花。然而當花團四散,點綴於凋敝的秋野,其蘊藉的素白反倒顯得生氣蓬勃,格外出類拔萃。
世間自然萬物如此,可與堅忍的花草僅寥寥廊階之遠的外記廳內,短短兩個月歷經一連串猝不及防的變革,似一夜枯黃的喬木枝梢,令眾官連連歎息,彷彿生意被扼殺殆盡般,著實不勝唏噓。
左近衛府陣定結束的翌日,不少鄰近衙署抑或與外記局職官熟識的地下人朝官們,無論是否路過,皆不忘淹留於外記廳打探談議。
「關白右大臣一舉否決了內大臣策劃多時的三國海貿,這是真的麼?」
「我昨日自主計寮少輔那兒聽說的,不光主計寮,民部省與中務省轄下各職寮的(1)判官、主典甚至(2)史生們都極為震驚。」
「可不是麼?老朽如我於主稅寮勞碌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與像內大臣殿下這般尊貴的大人同席論政。」
「唉呀呀~明明已獲宋國與高麗國相的返書,就差臨門一腳,倒功虧一簣了。」
怒挺於商調般淒清的秋風,朮花的純粹異常出色,但以散而稀疏的淨白花色摩挲作響,亦相形孤寂。
負責將關白批准的定案撰寫成正式文牘的(3)大外記時而俯思,時而奮筆疾書。秋草如何窸窣搖蕩,筆尖與紙屋紙的乍合乍分便如何瀟灑恢宏,看似無暇顧及外界喧囂。
但聞扼腕聲此起彼落於一紙拉門外的廂房,大外記竟放下始終持不離手的筆桿,拉開隔間的紙門,剎那博得在場的八省諸官睽睽聚焦。
「委實失禮,打擾大外記之君的公務。」
「唉唉唉~」出乎主稅寮算師、少屬以及外記局的史生意料,大外記無奈的大歎數聲,「我並非要怪責你們道公卿大人們的長短,捫心而言,我能在外記局做主,誠是幸蒙內大臣殿下的賞識與拔擢,否則我依然還在大學寮講經。」
大外記的喟嘆,道出諸官們的惋惜。在場的官吏無不知曉,大外記從前於大學寮擔任明經博士,講授半生的四書五經,偶得時任大納言的伊周訪視大學寮後的舉薦,才得以於尋常人家莫敢仰視的太政官主典之位一展漢學長才。
外記廳議事堂的襖障飾以「子路問政」與「顏淵問仁」的唐土畫,其上新懸由端正楷體寫著:「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的掛軸,恰恰道明大外記的抱負與來歷。
諸官們一併挪移蓆墊,湊前詢問:「您可曉得關白右大臣殿下究竟為何反對?」
「右大臣殿下以稀珍的唐物若流泛國境,恐使天下百姓就此棄內資貨,不務正業為由,於陣定之議行使關白之權中止海貿。內大臣嘗試說勸利弊,可右大臣殿下似乎對官貿早有反感。」
「這……」
大外記言畢,過去經相關省寮日以繼夜策謀的三國官貿,於新任關白主政下竟如此草草了事,在場諸衆面面相覷,愈發氣餒。
「內大臣殿下別具慧眼,乃攝關中的一派清新,正要施展拳腳,興許其中也有我們的用武之地,如今說散便散,未免太過可惜了。」
「是啊,古往今來,攝關於我而言悉如浮雲。好不容易有撥雲見日之徵,如今卻陰霾重現。倒也有了真實感,在傳統那些獨霸朝政的攝關眼底,我們始終賤如螻蟻。」
「可惜便惜於內大臣殿下年紀與資歷尚輕,不得國母殿下的青睞,難以無後顧之憂的行事,只能期待內大臣承繼藤氏之長的來日了。」縱然有滿腔的不平之鳴與嘆惋,大外記仍舊理性地安慰底下的朝官們。
時值秋末,曙光每移轉,白露色移變。輝耀的七色彩光為山間木葉所染,綻為千萬琳瑯色。
新任關白藤原道長甫主持首次陣定,隨即強行中斷前署任關白伊周致力推動的宋、日與高麗三國官貿交流。彷彿給予內大臣一記當頭棒喝,將看似團結一致的攝關藤原氏剖成兩半,此二半更各自碎裂成萬千繁麗的玉光。
流言蜚語四處流竄,有道是:「國母太后與右大臣不滿先任關白道隆公日久,叔侄積怨甚深,故挾怨報復。」
區區朝堂,理念壁壘分明的兩派私裡各抒己見,亦相互批判彼此。將名為「攝關」的高牆分割成兩堵的裂縫漸深,卻因蔽於黎明前夕的永夜,蠢蠢欲動尚未攤展於光天化日,僅止於暗中的較勁。
連逢二位關白之喪,極哀之際,恰傳出定子懷有皇嗣的消息,故今年的重陽宴著實非同尋常。於五行運行中,陽和之最的節會,上自中宮,下自後宮諸司的職曹人人佩戴菊花與茱萸,並以五色絲懸於木柱或几帳的橫木上,有意於一片黯淡無光的椎柴衣袖添綴來日的明光。
登華殿內,皇后御前的女官們逐一取下端午節所綴飾的艾草,紛紛取茜染、蘇芳、萌黃等色澤勻稱,與菊花匹配的唐紙一次將兩、三菊枝仔細包藏,或近就菊露,輕撫衣身與肌膚。
今晨微雨,登華殿外的濕泥氣息與殿內的菊香相和,朦朧清新的秋涼輾轉悠遠綿長。定子正含笑旁觀著女官們興致勃勃,來回彩飾登華殿的光景。
自從孟夏兼家公發喪以來,紛紛擾擾,大夥兒已許久不曾綻露愜意歡快的笑容。
「無論是陛下、母君、伊周、雅子、隆家還是千代,大家都在迎迓著你呢,你可要堅強的成長、足月吶~」定子的掌心輕柔地摩挲重疊衣裳下的微凸小腹,雖然近來頗有不快,她仍以愉悅的口吻細聲同腹兒說道:「瞧瞧,大家都樂笑著呢,此世非常美麗呢~」
定子呢喃低語之時,異於在場的女官,千代渾身上下唯獨微微一哂稱得上合乎舉國盛舉的重陽節會,這莫不吸引了定子的矚目。
3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qegBHRlQg
(1)平安時代的律令制參考唐朝官制,將每個不同機構的核心官員依等級粗略分為長官、次官、判官與主典四等,合稱四等官制(唐朝四等官為:長官、通判官、判官、主典)
(2)為官司的書記官,負責準備公文給四等官們簽字,沒有品級,但可除庸、調與雜役
(3)正七位上,但亦有由六位的官員出任,甚至升任為五位的案例。負責審閱太政官的奏文、各項公文資料,是否符合先例
ns 15.158.61.48da2